1. 主页 > 知识解答

蒙古舞基本动作(蒙古舞《特斯河之赞》)

蒙古舞基本动作(蒙古舞《特斯河之赞》)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蒙古舞基本动作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蒙古舞《特斯河之赞》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是什么

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

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

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还应注意一点就是舞者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

在训练当中要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

扩展资料:

蒙古族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

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鄂尔多斯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有男女群舞。

在表演形式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也更加丰富。因此舞蹈显得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民族个性。

蒙古舞蹈基本动作7个手位

蒙古舞蹈基本动作7个手位如下所述:

1、一位手

双臂弯曲位于胯前,双手指尖相对,手心向下,手腕微压,双臂从肩膀到手指间处形成一个圆形,双臂胳膊肘尽量向前。

2、二位手

手臂伸直位于胃下腹上的地方,手掌向下。

3、三位手

(1)前三位

两臂伸直位于身体两侧斜前方,手掌向下。

(2)旁三位

双臂伸直位于身体斜前方方向,手心向下。

(3)后三位

两手臂伸直位于身体两侧斜后方,手掌向下。

4、四位手

双臂与肩同高,双手向上翘起,手掌用力向外推出,双臂略弯。

5、五位手

双臂略弯位于双肩斜上方45°角,手指间相对,手掌向外推出。

6、六位手

(1)第一种

双臂交叉于胸前约15厘米左右,双手向外推出,指尖向上翘起。

(2)第二种

手臂弯曲,指尖相对于胸部约15厘米,手掌向下,手腕微微压,肘部高于手掌。

(3)第三种

双臂弯曲位于肩上,双手指尖点肩,胳膊肘与肩同高。

7、七位手

双手握拳,大拇指向外翘出,叉于腰上,双手手腕压腕,胳膊肘尽量向前。

以上来源网络。

蒙古舞蹈基本动作16个是

如下:

1、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

2、手型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

3、硬腕

双手同时提压腕、双手交替提压腕。

4、揉臂

以肩背肌肉推动锁骨,肩胛骨、肋骨做前后圆形揉动,同时向肘、腕、手指做大波浪形传导。肩背揉起,肘、腕、手指连续相跟揉起。

5、揉肩

左肩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左右交替前后扭动,同时肩略耸。

蒙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一般是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

二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

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

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等等,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

蒙古舞蹈基本动作有哪些

1、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

2、手型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

3、硬腕

双手同时提压腕、双手交替提压腕。

4、揉臂

以肩背肌肉推动锁骨,肩胛骨、肋骨做前后圆形揉动,同时向肘、腕、手指做大波浪形传导。肩背揉起,肘、腕、手指连续相跟揉起。

5、揉肩

左肩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左右交替前后扭动,同时肩略耸。

6、硬肩

动作基本与柔肩相同,动作要硬,干脆,节奏分明有棱角。

在蒙古舞风格中,体现动态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

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以单—的提压等开始练习。

扩展资料

蒙古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特点。

动作韵律特点: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