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凉山彝族博物馆大概介绍)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以及凉山彝族博物馆大概介绍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展厅陈列
1、该馆收藏彝族文物4196件,有黄金、白银、珠宝玉石、铜、铁、木、竹、皮革、毛、骨、角、纸、绸绢、石等物品。陈列展览分序厅、社会生产力、等级和阶级、家支习惯法、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反抗奴隶制度的斗争九个部分。再现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原貌。电影录放厅放映历史资料片和各种民俗民情片。
2、按彝族建筑风格,结合苏州园林式和现代化建筑修建,共有7个展厅、1个民俗院、1个影视厅以及办公室、接待室、服务部等。馆藏文物、图片共2000余件,分设《序厅》、《社会生产力》、《等级、阶级》、《家支、习惯法》、《宗教信仰、婚姻家庭、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反抗奴隶制的斗争》、《民居院》等8个部份,向人们展示了2000多年来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衰亡、最终步入社会主义的历史轨迹。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1、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位于泸山风景区中部,它是一座具有彝族古典风格的建筑,它背依青山,面临邛海。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这里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2、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心地区,因其特殊的历史、社会、地理等原因,至解放后的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前夕仍保持着完整的奴隶社会制度,这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被有关专家学者视为研究人类奴隶社会形态的活化石。为了让人们更便捷地了解和研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教育青少年等目的。在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民委、文化部、四川省、凉山州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于 1982年初在凉山州府——西昌市南6公里的风景名胜区——丛林环绕中的泸山北坡动工兴建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开放时间
1、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完整的全面展示人类文明体系发展过程中奴隶社会形态的专业博物馆,内部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收藏品,供大家了解这段人类历史做参考,下面给大家分享博物馆开放时间信息。
2、博物馆依山而建,面临邛海,矗立于绿荫葱葱的参天古树中,其主要建筑采用红、黄、黑三种彝族绘画的传统色彩,绘以日、月、山、水、羊角、鸟羽、火镰、鱼网等取材于自然的图案。
3、地处泸山的半山腰上,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去爬泸山的话都可以顺路去参观一下,可以详细的了解下彝族的文化、历史等。
4、目前这个博物馆已经是红色的教育基地,门票是免费领取的,直接凭身份证到换票窗口去领取就好,每个身份证可以换区两张参观卷。
5、一进大门口就可以看到一幅地图,这是整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地图,上面一共标注了17个县市。
6、博务馆区、庭院、长廊因势布局,迂回有致,既有浓郁的彝族山寨风味,又兼具现代建筑特色。
7、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西门坡街37号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修建意义
1、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50年代初,这里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奴隶社会形态。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为保存奴隶社会实物和资料,给研究和展示这一特殊、典型的社会形态提供条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这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2、博物馆对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历法、习俗、宗教以及农牧业、手工艺等的充分展示,对于人们了解凉山过去的奴隶社会,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了解彝族悠久的历史。认识智慧、勤劳、勇敢的彝民族,从而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以及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天中国大西南的广袤地区,居住着一个文明几千年的古老民族——彝族。
3、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中国民族学专题博物馆。这是当今世界唯一反映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整个建筑群根据古朴典雅的彝族建筑风格而设计。各陈列厅内从纵向和横切面用实物、文字叙述、图片资料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彝族奴隶社会制中所涵盖的政治、经济、形式主义、历算、宗教、历史、军事、法律、医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内容。对研究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都具有很高的参考和佐证价值。翔实而丰富的内容令中外专家和学者观后惊叹不已、赞不绝口,被誉为“专题博物馆的典范”。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