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推荐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老舍属于京派作家吗)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老舍属于京派作家吗)

京派小说代表作家

京派小说代表作家有林徽因、沈从文、汪曾祺、萧乾、朱光潜等。

1、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2、沈从文

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3、汪曾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译有莫里哀、托尔斯泰、高尔基、屠格涅夫、福楼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名家的作品,并有研究专著问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4、萧乾

萧乾,原名萧秉乾(又萧炳乾),笔名塔塔木林、佟荔。蒙古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1910年1月27日生于北京。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9月,完成短篇小说《蚕》。30年代,协助斯诺编译《活的中国》。

5、朱光潜

朱光潜,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今安徽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等。

京派作家主要有哪些

20世纪30年代,曾引起“京派”与“海派”作家的争论(以沈从文与苏纹为代表)。所谓“京派”作家,主要指活跃在京津一带,以及北方其他大城市的作家。这批作家又可以为两类:一类是以《大公报》、《现代评论》、《文学杂志》、《水星》、《骆驼草》等为阵地的一批青年作家。代表人物有沈从文、废名、老向(王向辰)、萧乾、芦焚、林徽音、靳以、凌淑华等。这些作家以京城文化为依托,又以高等学院为背景,主张远离政治,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因此,在创作的作品中着力描写自然美、古朴的人性美、理想的爱情和理想的社会关系,带有浓厚的地方气息和抒情性,诸如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芦焚的果园城、萧乾的北京老城根等,浪漫主义情采较浓。另一类是以老舍为代表的老北京写实作家。他们以写北京地方风情为主,虽然对古老的文化生存状态和接近自然的田园风光有所依恋,有所顾惜,但更多的是批判。这部分作者也主张创作自由,反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文学艺术的干预和侵扰,但他们从人道主义出发关注着社会人生,诅咒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金钱世界,走的仍是坚实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海派”是集中在上海的小说流派,早期有张资平、叶灵凤等人的性爱小说,后期的代表是“新感觉派”小说。“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下产生的,刘呐鸥是这一流派的开创者,代表作有《都市风景线》。另有穆时英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代表作有《上海的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等。施蛰存的小说以心理分析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主要作品有《梅雨之夕》、《上元灯》等。“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使都市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描绘了都市五光十色的繁荣景象,以及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在艺术上,注重借助叙述者的主观感觉,创造一种意识跳跃、不断流动的特殊文体,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今天文学史考试,正好考到京派作家。

参考资料:本人现代文学史笔记

京派和海派的代表人物是什么

1、代表文学主义倾向不同:

上海现代派承袭了前期创造社的文学向内心掘进的取向,并且以作家叶灵凤为桥梁,把原来附属于浪漫抒情流派的现代主义因素,拓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现代主义流派。

京派是指30年代新闻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活动于北平追求文学独立性的文学流派,“京派”的理论家带有明清帝都的古朴之风,即使是争论,也具有宁静、恬适和随和的风度。

2、代表人物不同:

在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中,京派由以鲁迅、茅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京派和上海现代派是以讲究审美情趣或表现技巧为职志的独具风采的文学支派。

文学史一般认为30年代的上海文坛包括三大作家群体:一是以批判都市文明为主要任务的左翼作家群,如茅盾、丁玲等,二是更顺应广大市民趣味的通俗作家群,如包天笑和张恨水。三是被称为新感觉派的作家群,如穆时英和刘呐鸥。

扩展资料:

京派和上海现代派之争只不过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小小的插曲,两股文学支流的不期而遇的冲荡。在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中,由于以鲁迅、茅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京派和上海现代派是以讲究审美情趣或表现技巧为职志的独具风采的文学支派。

应该说,这不是分庭抗礼、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流派,它们的中坚分子倒是声气互通的。沈从文是《现代》杂志的忠实支持者,施蛰存对沈从文的困境也不做袖手旁观。这种对同行的回护,说明京派海派之争是礼让之邦的“君子之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讲演节选: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是周作人、沈从文、朱光潜、废名、李健吾和朱光潜。

1、沈从文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2、废名

废名(1901年11月9日—1967年10月7日),湖北黄梅人,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小说家,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3、李健吾

李健吾(1906年8月17号-1982年11月24号),笔名刘西渭。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从小喜欢戏剧和文学。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外文系。

4、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10月14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今安徽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5、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沈从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周作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朱光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健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废名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