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下元节(中秋节上元节)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中秋节上元节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国的节日有很多,大多传统节日都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和迷信说法,因此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没那么了解,下面分享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1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
节日由来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斋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2下元节和“十月朔”的区别
下元节
有些人认为下元节就是“十月朔”,其实它们是不同的节日。权威工具书《辞海》《辞源》“下元”条释:“节日名。旧俗以阴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十月朔是十月初一日,下元节是十月十五日,两者不在一天。对下元节的特别重视,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宋史》卷一一三:“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五年十月下元节,依中元例,张灯三夜。”
“下元节”出于道教,是水官解厄的日子。下元水官全称“五气三品解厄水官”,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每年十月十五日,水官考籍,按照众生善恶功过,随福受报,随孽转形。道观此日设斋建醮,禳解厄难,超度亡人。“十月朔”是十月初一日,这个风行各地“送寒衣”的祭祀先人日起源颇早。十月初一本是秋收冬藏的一个时间节点,节日的产生当与先民的农事与信仰有关。文献较早可见南朝宗懔《荆楚风土记》。
由于“下元节”与“十月朔”相距甚近,都在十月,而且节俗都以祭祀为主,与鬼有关,民间难以区分清楚,所以到后来出现一些地方文献将二者混淆为一的情况,如1930年版《崇明县志》卷四:十月朔,为下元,县官祭厉如清明。1993年版《镇江市志》:“(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为下元节,俗称十月朝”。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3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分别是上元节和中元节,而十月十五就是下元节了,这三个节日都代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因为道教有三官,分别为天官、地官和水官,所以古时人们就将三官的诞生日作为节日,也就是如今的`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了;下元节是水官的诞辰,在下元节祭祀水官,具有消灾解厄的寓意。
下元节有哪些习俗?
1、祭祀祖先:
下元节也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到家庙、祠堂去祭拜祖先,有着祈福消灾的美好寓意。
2、祈愿神灵:
在下元节的时候还有祈愿神灵的风俗,下元节与道教有关,道家三官,下元节对应的是水官,下元节祭祀水神,有消灾解厄、祈求丰收的美好寓意。
下元节吃哪些食物好?
1、米果:米果也是客家的传统食物之一,也是下元节的传统美食,因为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辰,所以就做米果来祭祀五谷主。
2、芋子包:芋子包是客家地区的传统小吃,是以马铃薯和芋子为主要食材制成的,在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客家地区常常做芋子包吃。
十月十五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十月十五下元节寓意:祭祀祖先。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下元节习俗
在古代,时逢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的时刻。道教将这天当作水官的生日。同理,上元节是天官的生日,中元节是地官的生日。天官掌管赐福,地官掌管赦罪,水官掌管解厄。
故而每到十月十五日这一天,道教门徒都会在家门口外竖起一根天杆,竿上挂着黄旗,每当夜幕降临之时,门徒还要将天杆放下来挂上三盏天灯。都是道教信仰而已,在民国之后随着思想愈发开放,这个习俗倒是荒废了,只有少数地方仍然在坚持着这个旧俗。
在江苏常州武进一带,每逢农历十月十五日,家家户户都会用新收获的谷子,磨成糯米粉,做成小团子包着素菜,包完之后放在大门外“斋天”。寓意是给神灵吃的,当然在斋天一天之后就可以自己享用了。
在北京,时逢下元节,家家户户都会做豆泥骨朵,“豆泥”自然是用红豆做成的豆沙馅儿,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绿豆,比如北京小吃非常有名的豆沙包,虽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在几百年之前,这个食品可是下元节的专属节令食物。
十月十五为什么叫下元节
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是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
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_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下元节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传水官大帝禹会在这天下凡为民解厄。在下元节这天,人们准备会祭祀水官大帝,因此,下元节也叫“消灾日”。
十月初一是下元节吗
不是。
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寒衣节是十月初一,两者不在一天。
下元节”出于道教,是水官解厄的日子。下元水官全称“五气三品解厄水官”,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每年十月十五日,水官考籍,按照众生善恶功过,随福受报,随孽转形。道观此日设斋建醮,禳解厄难,超度亡人。“寒衣节”是十月初一日,这个风行各地“送寒衣”的祭祀先人日起源颇早。十月初一本是秋收冬藏的一个时间节点,节日的产生当与先民的农事与信仰有关。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