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情感知识

敦煌出土的汉简(甘肃汉简的价值)

敦煌出土的汉简(甘肃汉简的价值)

大家好,关于敦煌出土的汉简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甘肃汉简的价值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敦煌汉简指的是竹简还是木简

敦煌汉简指的是木简。

敦煌汉简是甘肃敦煌出土的汉代木简,敦煌汉简的形制大致与居延汉简同,主要有简、牍、觚、楬、封检等。敦煌汉简中官、私文书居多。

在敦煌汉简中,还有大量历谱、算术、医书和日书等资料,如马圈湾汉简中有九九算术书、医药书、历书、干支表,还有天象、占卜等记载,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出土了书写《仓颉篇》《急就篇》的字书简牍,这为了解当时的书写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资料。

敦煌汉简的学术价值

我国古代文献浩如烟海,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传抄、刻写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传世文献都存在一些错误和缺失。利用敦煌简牍材料,有助于校正和订补传世文献的讹误与不足,为某些纠缠不清或相互矛盾的记载提供有力的佐证,具有正史、证史与补史的功用。

利用敦煌汉简,可以了解汉代社会状况。汉代边塞屯戍、防御系统和组织管理、烽燧布局与烽火制度、邮驿机构及其职能和相互关系、邮书传递方式、汉朝与西域的关系等,在敦煌汉简中都有反映,其中有许多是不见于文献记载的新材料。

敦煌汉简指的是

敦煌汉简指的是甘肃敦煌出土的汉代木简。

甘肃西部疏勒河流域汉代长城关塞遗址中,自二十世纪初至九十年代,共发掘出九批汉简,计25000余枚,因以汉代敦煌郡范围内发现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故称之为敦煌汉简。或整或残,包括少量木牍、木觚。发现地点在汉代长城沿线,当时属敦煌郡玉门都尉、中部都尉、宜禾都尉管辖。简文所见纪年最早为西汉武帝太始元年(前96),内容多为边戍文书,有来往公文、烽燧纪事、廪给簿记、物料帐册等。另有《仓颉》、《急就》、《力牧》等古书片断和历谱、医方、私人书信以及有关日忌、方术、技艺等杂简。这些汉简对研究汉代的屯戍制度和敦煌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发现的简牍实物早已亡佚,本世纪初敦煌汉简首现于世,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由于最先被外国人发掘和整理,对其研究一起步就具有世界性。迄今80余年来,随着简牍不断出土,其有裨于史学,越来越被学者共识,世界各国很多学者都参加到研究的队伍中来了,中国简牍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可以说,敦煌汉简的发现和研究,揭开了现代简牍学的第一页,简牍学的创立,其功自应列于榜首。

敦煌汉简是什么材质

中国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市和酒泉市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统称敦煌汉简。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公元前1世纪)至东汉中期(公元1世纪),其中以西汉中、晚期及东汉早期简居多。

敦煌汉简的形制大致与居延汉简同,主要有简、牍、觚、_、封检等。敦煌汉简中官、私文书居多。官文书有诏书律令、司法文书、品约、符、传、例行公文及各式簿籍,私文书有买卖契约、书信等。

诏书以玉门花海出土的遗诏字数最多,全文凡133字,抄在一件木觚上(同一件木觚还有其他简文79字),内容完整,未见于史籍。律令有捕律、"击匈奴降者令"等。捕律涉及对放弃亭守、投降、杀降者的处分,"击匈奴降者令"涉及斩首捕虏论功拜爵赐金钱的具体规定。司法文书如"言律曰畜产相贼杀,参分赏,和。令少仲出钱三千及死马骨肉付循请平"。引用适用法律并明确论决结果。品约有守御器品和烽火品约。守御器品是关于配置防御器具品种、数量的规定,今见如"郡、都尉、候障、亭燧守御器品"。烽火品约是关于燔举烽火信号的具体规定,今见如"敦煌郡烽火品约"等。

例行公文包含下行、平行、上行公文,今见如"十二月癸丑大煎都候丞罢军别治富昌燧,谓部士吏写移书到,实籍吏出入关人畜车兵器物如官书,会正月三日,须集移官各三通,毋忽如律令"。为下行公文。例行公文有特定的体式。常见簿籍有吏卒名籍、出入关致籍、兵簿、守御器簿、廪食簿、日迹簿等。官文书中还有文书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封检题署、邮递记录等。这些文书有许多在当时无疑已转化为档案。

敦煌汉简是竹简还是木简

敦煌汉简是木简。敦煌汉简的形制大致与居延汉简同,主要有简、牍、觚、楬、封检等。敦煌汉简中官、私文书居多。官文书有诏书律令、司法文书、品约、符、传、例行公文及各式簿籍,私文书有买卖契约、书信等。

敦煌汉简的内容

敦煌汉简的内容多与屯戍有关。近代学者王国维曾根据简文的记载恢复当时的烽燧系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年出土的汉简又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敦煌酥油土简文“四月戊午敦煌中部都尉过伦谓平望、破胡、吞胡、万岁候官写重案候官亭燧”。表明了敦煌中部都尉下属四个候官的名称和系列。敦煌马圈湾简文“玉门部士吏五人、候长七人、候史八人、燧长廿九人、候令史三人”。

关于敦煌出土的汉简,甘肃汉简的价值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