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哪三位科学家)
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谁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大家知道“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吗?了解过两弹一星之父是谁吗?
两弹一星之父是谁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主要成就
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
邓稼先是我国核兵器研发与开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规划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把我国国防自卫兵器引领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勋绩奖章”。因为他对我国核科学作业做出了巨大奉献,所以又被称为“两弹功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称邓稼先为两弹一星之父。
钱学森
但是还有一种不同的说法,称钱学森为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可能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也会把钱学森称为两弹一星之父。
但是总的来看钱学森更倾向于航天事业,所以把主要从事核武器研究的邓稼先称为两弹一星之父还是更加准确的。
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导弹;“一星”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页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两弹一星之父是谁
两弹一星之父是邓稼先和钱学森。
邓稼先是中国两弹之父,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带领着中国的科学家们成功完成了中国核武器的建设。
钱学森一直致力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领导科研团队独立自主的搞出导弹、发射卫星,并对中国航天事业做了系统性规划。
两弹一星的重要性
“两弹一星”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全面的封锁和打压,多次对我实施核威胁。“两弹一星”为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装备保障,促进了我国战略威慑体系的形成,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战略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明显加大,国际地位显著改观。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形成、与美国、苏联等大国关系正常化等一系列重大外交进展得以实现。
两弹一星之父
1、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邓稼先和钱学森。
2、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3、钱学森(1911-2009)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中国导弹之父是谁“二弹”之父是谁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两弹之父:邓稼先。
1、钱学森: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邓稼先:
邓稼先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扩展资料:
两弹一星元勋工23位: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钱学森
百度百科--邓稼先
百度百科--两弹一星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