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凯美瑞混动论坛(第八代丰田凯美瑞2.5混动版)
关于凯美瑞混动版的三个问题
变得更加激进究竟是对还是错?
从第七代开始凯美瑞将车型规划出标准版和运动版两种风格,为了满足消费升级以及细分市场需求,凯美瑞的这一动作无疑是正确的抉择。但是成功者的转型总是比普通人要艰难许多。我们能接受蒙迪欧变得不那么蒙迪欧、索纳塔变得不那么索纳塔,换到凯美瑞身上,好像就无法接受了。但是好的产品终究会被认可,第八代凯美瑞的上市完全打破前作保守又寻求突破的窘境。
此次我们试驾的是2019款凯美瑞 2.5HS锋尚版车型(以下称作混动、运动版本)。相比较更加具有丰田家族化大嘴前脸的标准版,我会更喜爱这个运动版本。全新的外观时尚张扬充满活力,第一眼看上去可能真的不会想到这是我们曾经熟悉的凯美瑞。巨大的“X”形运动包围力量感十足,并且还有几分神似自家老大雷克萨斯ES。
车身侧面整体线条非常流畅,属于全新时代中型运动设计风潮,告别了曾经辉煌的商务范。在这个购车时尚年轻化的时代,与时俱进才是凯美瑞成功转型的正确道路。
尾部造型没有车头部分的凌厉攻势,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亮点。运动版的尾部下方设计出了一个扰流板,并且后备箱盖上还增加了后定风翼,实际效果暂且不说,视觉上就已经足够给加分的了。
内饰上,分割仪表台和中控台的那道“S”形设计展现了设计师大胆创新的现代抽象艺术。不可否认,凯美瑞的内饰在主流中型车里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另类,但是这个创新在我看来是一种凯美瑞追求自我突破的一种向往,打造全新时代标签的渴望。
皮革手缝线的运用,搭配上钢琴烤漆的面板,多层次立体感十足,彰显了凯美瑞高品质的做工用料水准。这套内饰在豪华氛围的营造上恰到好处,没有老气横秋的沧桑感,而且还传递出了全新的中型运动轿车的年轻与活力。
外观上的变化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我能够给出这样的结论不仅仅是作为年轻人的我个人喜好。的确,在中型车这个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BBA的价格下探对于几个老牌车型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而凯美瑞依旧可以保持良好的销量这就充分说明其强大的产品力。
不算新能源凯美瑞混动版和电动车比优势大么?
这台第八代凯美瑞混动版在动力上搭载了一台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电动机的混合动力系统,双动力的最大功率218马力,与之匹配的是丰田特有的E-CVT自动变速箱,传动效率以及发动机的热效率之高在其他品牌车型中难觅敌手。那么问题来了,混动凯美瑞再怎么省油不还是烧油么,另外还要占用汽油车指标去购买,究竟合适么?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凯美瑞混动版与电动车开起来最大的区别。最直观的感觉那就是它与我们的传统汽车在驾驶感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毕竟汽车诞生的100多年以来,传统的驾控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哪怕细小的声音变化都能够给我们的日常操作带来不少的影响,这一点凯美瑞混动版的优势绝对是电动车比不了的。
续航里程永远是评价混动、电动车绕不开的话题。因为汽油的能量要远远高于电,这就使凯美瑞混动版在极限工况下可以跑出1000KM以上的续航成绩。并且凯美瑞混动版在低速蠕行和起步时完全可以用电动方式驱动,又解决了汽油车在城市拥堵路况能量效率低下、费油的先天劣势。每公里0.35元左右的油耗实际上比电动车0.2元电费也多不了太多。
综合方便加油、长距离驾驶等诸多优势,电动车不限号(仅部分城市实施)、占用汽油指标(仅部分城市实施)的这些问题都不叫事儿了。
凯美瑞混动版、普通汽油版究竟哪个性价比高?
单纯从经济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答案——混动车型比汽油车型贵出的价格足以弥补汽油的差价。但是今天看来这个仅仅以金钱维度来去衡量的结果似乎并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换一个角度来看看究竟我认为买混动版凯美瑞也非常合适的个点。
(1)在动力上汽油版和混动版的差距比较明显,混动车型更省油而且提速更快,为了保护电动机,混动版车型会在180KM/H进行电子限速,考虑到我国法律和行车安全,电子限速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驾驶。
(2)凯美瑞混动版在驾驶风格上不同于传统燃油车,驾驶员可以体验到另一种神奇的感受,当然如果偶尔想放纵一下,打开运动模式,汽油发动机会全程工作,这时它就会变成更加性能的纯汽油车型。凯美瑞混动版的可玩性要高于汽油版。
(3)第八代凯美瑞混动车型比2.5L汽油版车型官方报价仅仅贵出2万元,未来混动车型的优惠力度也会放开,两款车售价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在二手车残值率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凯美瑞混动版,新车售价的坚挺也会增加其保值率,而且在二手车销售竞争中,混动车型竞品较少,最终实际售价可能比汽油版更加保值。
(4)在倡导环保的时代下,为我们大家的碧水蓝天、干净空气共同出力,买一台低排放的混动车我觉得很有意义。
同样是丰田双擎混动,凯美瑞和亚洲龙选哪个
正如题主所说的,凯美瑞双擎和亚洲龙双擎同属于丰田品牌,这也说明这两车的核心技术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下做选择,其实就是看外观、价格、配置和维保,看哪款更符合自己的用车需求。
首先是外观,两款车的设计都是走的年轻化路线,而且车身比较低趴,满满的运动风和轿跑风,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不过这两车的定位也并非一致,亚洲龙的商务风会稍微浓厚一点,不过外观这个还真是各有所爱,不会有一个标准出来,只是拥有两种不同外观设计的凯美瑞会比亚洲龙多一种选择。
然后就是价格和配置了,我拿了亚洲龙双擎的入门级版本来做对比,刚好跟凯美瑞双擎豪华版的售价是同样的23.98万元,说到这里得提一下,21款凯美瑞双擎多了个售价21.98万元的领先版,也就是说凯美瑞双擎的入门级比亚洲龙双擎的足足便宜了2万元,这个价格差距足以让凯美瑞的竞争力高出亚洲龙不少。
把这些配置给比较完以后,发现两车的一些基础配置都差不多,但凯美瑞会比亚洲龙多出不少辅助性的配置,总的来说就是同价位的前提下,凯美瑞配置比亚洲龙要高,具体的题主可以仔细看上面的截图。
配置对比完了,最后就是维保政策了,亚洲龙针对电池组给到的质保是8年或20万公里,这么一看确实是挺厚道的了,只是跟凯美瑞的电池终身质保来比的话,只能被比下去了,不是亚洲龙双擎的质保政策不行,只是一山还有一山高罢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看法了,希望能给到题主一些有用的帮助吧。
凯美瑞混动的十大忠告
凯美瑞混动的十大忠告有发动机噪音明显、制动力释放不线性、绝对制动力成绩比较差、方向盘转向手感不舒适、转向系统指向性一般、倒车影像不够清晰、性价比不高、车身漆面薄、后排中央通道有较高凸起、内饰缺乏科技感。
1、发动机噪音明显。凯美瑞混动版有2.5L四缸自然吸气引擎+电机+E-CVT组成,纯电行驶过程中车辆是异常的安静,但不管是发动机起机还是后续运转工况,总体上的引擎声音是非常明显的,这会降低一定的高级感。
2、制动力释放不线性。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版本具有CRBS功能,也就是说其动能回收力度与刹车踏板踩踏深度存在关系,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动能回收力度打满后才介入机械刹车。也正是如此,凯美瑞的电制动与机械机动过度非常不线性。
3、绝对制动力成绩比较差。混合动力版本的凯美瑞自身质量比较重,体重的增加也会给刹车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在100KM/h刹到零的测试中,只能做到40.22米,这个成绩放到2022年来看相当差劲了,并且悬挂调教偏软,紧急制动过程中有明显点头现象。
4、方向盘转向手感不舒适。尽管凯美瑞转向手感和阻尼的线性程度比老款还是有进步的,但是总体上方向盘比较轻,并且没有路感,感觉转向系统和底盘动作是脱节的,缺乏安定感。
5、转向系统指向性一般。可能很多小伙伴会认为像凯美瑞混动这种纯舒适取向的家用车,要求其方向指向性敏捷是过分甚至是不切实际的。但小编想说的是,指向性及时准确能够提升驾驶愉悦度,而凯美瑞混动的车头指向性存在明显迟滞现象,总是与转向输入慢一拍。
6、倒车影像不够清晰。开过丰田凯美瑞的小伙伴相信都深有体会,虽然说凯美瑞的车机系统终于变得好用一点点了,但是倒车影像的表现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不仅影像模糊不清,而且还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开这么大一款车在倒车以及停车的时候会显得比较困难。
7、车身漆面薄。虽然车漆薄并不能代表车辆的安全性能,但当车辆发生轻微剐蹭的时候凯美瑞向来都是处于弱势一面,别人的车有厚厚的车漆保护即使剐蹭也很难伤到底漆,而凯美瑞稍微一蹭就可能出来一大条划痕,如果车主有强迫症的话就需要额外花钱去喷漆了。
8、后排中央通道有较高凸起。作为一款主打家用的车型,空间是大部分家庭用户都比较看中的一点,凯美瑞后排的膝部空间、头部空间以及横向宽度都能够达到要求,就是中间地台凸起严重,作为一款前驱车凸起实在是没有道理,在满载情况下对后排乘客是非常不友好的。
9、内饰缺乏科技感。全新凯美瑞的中控台继续采用经典的“Y”字形设计,虽然换装了10.1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幕,但整个车厢的科技氛围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和目前主流的双联屏、竖直大中控屏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凯美瑞混动的主要优点
1、燃油经济性异常出色。混合动力凯美瑞车型搭载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电动机组合,匹配E-CVT变速器,综合功率218马力,整体热效率达到了41%。在实际油耗测试中,混动版凯美瑞百公里综合油耗为5.1L,表现非常优异。
2、动力输出平顺性极佳。不管是在低速、中速还是高速工况,凯美瑞这套混合动力总成几乎让驾驶员感受不到换挡动作,并且动力释放过程中非常线性,几乎可以说是踩多少有多少。
3、乘坐舒适性突出。悬架的调校深得人心,对于颠簸控制的非常到位,整体的舒适性令人满意,另外,底盘方面振动与隔音处理的也很得体,作为城市中的通勤车辆再合适不过。
4、车厢隔音降噪做得很好。噪音的抑制凯美瑞混动占了不少优势,60km/h之内可以用纯电来行驶,胎噪也不明显,如果把发动机声音和震动做得再好一些,就更加优秀。
5、空间充足。身高172CM的体验者坐进前排,调整到合适的坐姿,此时头部空间还有接近两个拳头的空余。在前排座椅不变的前提下,同样的体验者坐到后排,这时腿部剩余空间还有四拳距离,而头部空间还有一个半拳头富裕,总体上前后排空间都能使人满意。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