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诺贝尔文学巨著排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以及诺贝尔文学巨著排名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必读的十大诺贝尔文学奖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初稿写于1922年,最后于1929年出版。故事讲述了一对在战争笼罩下的男女青年的颠沛流离的爱情,最终以女子的难产死去、男子的流亡天涯结束。
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雪国》是一部唯美主义的代表之作,1948年出版,故事以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年轻女子的三次相会与感情纠葛为中心,所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4、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在故事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作者通过小说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和所有的爱情方式。
《铁皮鼓》是君特·格拉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但泽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以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了发生在德、波边境和但泽地区半个多世纪的事件。小说的主人公奥斯卡是德国乡村男孩。由于看到了自己母亲不堪的事情,他觉得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满着邪恶和虚伪,决定不再长大。他从楼上跳了下来,结果真的就不再长高,身体始终停留在三岁的高度。
《耻》是作家库切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南非的殖民地生活和各种冲突为背景,从现代怀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历史、人性、殖民主义和现代文明等一系列问题的深挚关切与追问,这使小说跨越了狭隘的民族、种族等障碍与偏见,直抵历史渊源与人类发展的纵深处,提醒人们重新审视我们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人文观念、殖民主义的历史和现代文明的种种渊薮。
7、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
《我的名字叫红》是奥尔罕·帕穆克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16世纪末,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作品以貌似侦探小说的结构性线索展开故事,实则是在讲述一段古老的奥斯曼艺术史的往事,由冲突、痛苦、共存三个不同的层面入手,借古喻今,探讨生命与艺术的存在意义及信仰的冲突。
《环城大道》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长篇小说,以追寻为主线,把支离破碎的回忆片段揉和在现实的叙述中,讲述了一个寻找父亲的幽暗而且迷离的故事。
9、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
《愤怒的葡萄》是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39年,描写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小说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获得了194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蝇王》是戈尔丁的代表作,小说将故事虚拟到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还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膨胀起来,因而互相残杀,最终发生了悲剧性的结果。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哪些
1、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孤独与深思》《罗马风云》《挑战的手套》《金岛》《伟大的牵线人》《第三个女人》《青春诗》《老虎!老虎!》《精神生活漫笔》《骑鹅旅行记》。
2、《孤独与深思》是由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所写,由于他创作上的成就,188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文学院院士。1901年,瑞典文学院为了“特别表彰他的诗作,它们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
3、苏利·普吕多姆(SullyPrudhomme,1839-1907)法国诗人,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生在巴黎一个工商业者家庭,父亲是工程师。苏利·普吕多姆自小聪颖好学,但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入大学深造。
4、早年当过职员、工程师、并从事过法律工作后转入诗歌创作。坚实的科学修养使他想沟通诗与科学;而强烈的哲学兴趣,使他更想从哲学思考中捕捉灵感,提炼诗的主题。
5、19世纪60年代前后曾参加帕尔纳斯派诗歌运动,并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帕尔纳斯派是由一些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高蹈派诗人组成的,是象征派的先驱。这让诗人在艺术上主张远离现实,冷静、客观,抑制个人感情的直接抒发。
6、1865年,苏利·普吕多姆发表第一部诗集国《韵节与诗篇》即露头角,引起诗坛重视。此后发表的诗集《孤独》(1869)、《徒劳的柔情》(1875)是抒情气息较浓的两部代表作,主要抒写孤寂的心境,失恋的爱情,充满忧郁的情调。
十大必读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初稿写于1922年,最后于1929年出版。故事讲述了一对在战争笼罩下的男女青年的颠沛流离的爱情,最终以女子的难产死去、男子的流亡天涯结束。
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雪国》是一部唯美主义的代表之作,1948年出版,故事以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年轻女子的三次相会与感情纠葛为中心,所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4、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在故事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作者通过小说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和所有的爱情方式。
《铁皮鼓》是君特·格拉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但泽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以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了发生在德、波边境和但泽地区半个多世纪的事件。小说的主人公奥斯卡是德国乡村男孩。由于看到了自己母亲不堪的事情,他觉得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满着邪恶和虚伪,决定不再长大。他从楼上跳了下来,结果真的就不再长高,身体始终停留在三岁的高度。
《耻》是作家库切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南非的殖民地生活和各种冲突为背景,从现代怀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历史、人性、殖民主义和现代文明等一系列问题的深挚关切与追问,这使小说跨越了狭隘的民族、种族等障碍与偏见,直抵历史渊源与人类发展的纵深处,提醒人们重新审视我们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人文观念、殖民主义的历史和现代文明的种种渊薮。
7、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
《我的名字叫红》是奥尔罕·帕穆克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16世纪末,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作品以貌似侦探小说的结构性线索展开故事,实则是在讲述一段古老的奥斯曼艺术史的往事,由冲突、痛苦、共存三个不同的层面入手,借古喻今,探讨生命与艺术的存在意义及信仰的冲突。
《环城大道》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长篇小说,以追寻为主线,把支离破碎的回忆片段揉和在现实的叙述中,讲述了一个寻找父亲的幽暗而且迷离的故事。
9、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
《愤怒的葡萄》是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39年,描写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小说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获得了194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蝇王》是戈尔丁的代表作,小说将故事虚拟到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还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膨胀起来,因而互相残杀,最终发生了悲剧性的结果。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