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解答

抛竿钓鲢鳙钓多深合适(冬钓鲢鳙怎样钓底)

抛竿钓鲢鳙钓多深合适(冬钓鲢鳙怎样钓底)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抛竿钓鲢鳙钓多深合适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抛竿钓鲢鳙钓多深合适以及冬钓鲢鳙怎样钓底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抛竿钓鲢鳙一般钓多深,用几号线

抛竿钓鲢鳙一般钓1.7米左右深。在用抛竿钓鲢鳙的时候,通常目标都是一些比较大的鲢鳙,所以要在略深一些的位置钓。但由于鲢鳙自身是中上层鱼类,所以总体来看也不必特别深。具体来看,如果水域之中大鲢鳙和小鲢鳙都有,可以钓0.5-1.3米的深度。如果鲢鳙的体型都比较大,就可以钓1.7米左右的深度。一、抛竿钓鲢鳙一般钓多深

抛竿是鱼竿的一种,也是鱼竿之中经常被垂钓者用到的一种鱼竿。在很多水域之中,都能用到抛竿这种鱼竿,用它可以作钓的鱼也比较多,鲢鳙就是其中的一个。抛竿钓鲢鳙的时候,一般都是在相对来说大一些的水域,这种地方生活的鲢鳙可能是比较大的,而它们分布的深度也是比较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在相对深一点的地方钓,比如1.7米左右。

不过,具体也是不太一定的。比如,有些鲢鳙的体型也会相对小一些,它们就会分布在更浅的位置,此时就可以在50厘米到1.3米这个范围内钓,成功率就会更高一些。再者,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周围的一些环境因素对于鲢鳙分布的影响。特别是气压、温度这两个因素。从气压看,气压降低的时候鲢鳙会在更浅处。温度则正好相反,在温度降低的时候,鲢鳙一般就在更深的地方,也需要钓深一些。

二、抛竿钓鲢鳙用几号线

上文已经介绍过,用抛竿钓鲢鳙是很常见的。除了准备抛竿这一种工具之外,其它工具也都是需要注意的。比如鱼线,在准备的时候就需要留意型号这个问题。一般来说,跟海竿相配的鱼线最好是强度比较大。同时,由于鲢鳙自身的体型也比较大,所以在钓它们的时候也要求使用型号大一点的粗线。

总体来看,使用pe线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型号需要区分主线和子线。首先就是主线,在选择主线的型号时,一般来说就是5号左右的比较合适。再者就是子线,在4号左右的比较合适。具体在选择的时候,由于鲢鳙的体型是一致的,所以选择子线时也是不同的。比如,垂钓体型特别大的鲢鳙的时候,就得用到相对更粗一些的线,否则就用短一点的。

冬天抛竿钓鲢鳙钓多深

冬天抛竿钓鲢鳙钓3到4米深左右的水。

一、鲢鳙的冬季习性:

鲢鳙,也被称为花鲢或白鲢,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大部分季节里,它们活跃在湖泊、河流等宽广水域的中上层。

然而,在冬季,由于水温降低,鲢鳙的生理机能会发生变化,它们会逐渐向深水域移动,寻找相对较暖的水层以保持体温。因此,在冬季钓鲢鳙时,选择较深的水域作为钓点是非常关键的。

二、钓具与钓法的选择:

1、钓竿的选择:

在冬季钓鲢鳙时,需要使用较长的抛竿。这是因为较长的抛竿可以将饵料投放到更远、更深的水域。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触及到鲢鳙所在的水层,还可以通过增加投掷距离来减少因水温低导致的鱼儿活性降低的影响。

2、饵料的选择:

在冬季,鲢鳙的食性会发生变化,它们会更偏爱腥香味浓的饵料。因此,可以选择如蚯蚓、鱼粉等腥香味浓的饵料来吸引鲢鳙的注意。同时,为了使饵料能更快地到达预定的水层,还可以适当增加铅坠的重量。

3、钓法的运用:

在冬季钓鲢鳙时,需要根据水深和鱼儿的活性来调整钓法。首先,需要将饵料准确地投放到预定的水域。这需要有一定的抛竿技巧和经验。其次,需要根据鱼儿的咬钩情况来调整提竿时机。如果发现有鱼儿咬钩的迹象,应该立即提竿,以便及时捕获鲢鳙。

水温对鱼类的影响分点,300字

1、影响鱼类的活动和觅食

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活动和觅食。在适宜的水温下,鱼类会更加活跃,觅食积极;而当水温过低或过高时,鱼类的活动量会减少,甚至停止觅食。

2、影响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不同种类的鱼类都有其繁殖和生长的最佳水温。当水温适宜时,鱼类的繁殖和生长速度会加快;而当水温不适宜时,鱼类的繁殖和生长会受到抑制。

3、影响水中的氧气含量

水温的高低还会影响水中的氧气含量。在高温条件下,水中的氧气含量会降低,这会对鱼类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而在低温条件下,水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高,有利于鱼类的生存。

4、影响鱼类的抗病能力

水温也是影响鱼类抗病能力的重要因素。在适宜的水温下,鱼类的免疫系统会更加活跃,抗病能力更强;而在不良的水温条件下,鱼类的抗病能力会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求教,手竿钓鲢鳙,一般钓多深的水

一、钓组

竿-3.6-7.2均可,有人会说3.6会不会太短,假如在鱼塘3.6一样可以应付,短杆有短杆的好处,频率可以打的超快,缺点是竿子短软控鱼时间长,当然3.6米为的是打频率而不是控鱼,那么用3.6米怎样钓呢?扬竿刺鱼之后立刻扔竿利用失手绳。所以3.6一样搏大物钓鲢鳙,其他竿长基本无争议,不需多说了。竿子一定要轻,否则打频率会很累。

线:3斤以内大线2.5号,3-8斤线3号8-15斤大线4号,那么大线4号子线你打算用多少?这就不要用通俗上用的子线了,最好选择1.5不涂胶的大力马,记住不涂胶的,子线软,容易进口,缺点易缠乱。子线长度:有人说短子线一样可以上鱼,我不否定,但是我肯定长子线一定上鱼早上鱼多原因大家都明白不用讲解我一般选用的子线长度为65公分。

钩距:这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话题,有人说钩距大好中鱼,有人持相反观点,钩距大更容易注意是更容易不是一定锚鱼,钩距小不一定不锚鱼,那么怎样确定钩距,我只能提供一个最佳理论,具体实践还要你们亲自动手,双钩挂饵放在水中看上钩的饵料雾化最浓的地方在什么位置来确定下钩的钩距,当然一定要注意你换一种商品饵的雾化程度,是不一样的。

浮漂:我所说的是最佳方案,如果你们随便用某种浮漂也上鱼那也行。我一般选择长漂尾15目左右,漂长45-50公分的浮漂,鲢鳙是浮鱼,长尾可以抓接口,可以探泳层。这将会和钓法有关,我将会在之后的钓技篇中介绍,当然用长竿例如6.3、7.2选漂一定要注意视漂困难,建议选扁尾。

钩:这也是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常用鲢鱼两种钩型,关东,伊士尼,各有优劣,关东钩条细点,钩尖部竖直,中鱼瞬间刺鱼快,无倒刺,但是中大鱼容易跑鱼由于钩尖竖直,钩子拉直更是正常,伊士尼,质量稍大,不过几乎不影响信号,钩尖往内弯,刺鱼瞬间容易跑鱼,但是一旦刺中它的造型早就了鱼很难跑掉,并且钩条粗不宜被拉直,我一般选用千佑和伊士尼的手研,钩要大,多大合适看你钓多大的鱼,随便距离吧:4、5、6、7斤8、9、10号伊士尼都可以 2号关东也可以,6号千又也可以。

二、钓位选择

对于我看来,天气不好,大家都不上鱼,饵料不对路诱鱼效果差等等一些不良因素才能体现钓位的重要性,当鱼密度大,气压高等好的因素都存在,那么钓位就不是那么重要。有风的天气选择下风口的边最佳,比如南风,可以选择北岸,假如抛竿困难可以选择东西岸都可以。总之能钓顶风尽量钓顶风。无风的时候选择水尽量最深,大陡坡的地方垂钓。

三、饵料搭配

大家都知道鲢鳙喜欢的味型,香、甜、酸、臭、腥、蒜味都可以,没有什么讲究,不要从网上看什么花鲢白鲢喜欢的是哪种味道,什么水怪手竿用饵味型不同,其实都一样,重要的是雾化有雾化来能来鱼,来了鱼就会上钩,鲢鳙饵一般都很轻,比重小质量轻鲢鳙才会不小心在喝周围雾化的水时不小心吸钩入嘴。开饵时水一次性加足,如果有点稀再加点饵料。然后打几把就可以垂钓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开始不要打狠了,大部分商品饵打上十来把就够了,先这样用着,调整水层(往深处钓时)或有鱼时或闹小杂鱼时再打几把。根据情况应变,你抛竿抛不出去说明抛竿,上饵基本功有问题。

四、钓技

我分为几个小部分来讲述,上饵,抛竿,找泳层,看漂,遛鱼,

1、上饵,为什么单独拿出来讲这部分,对于新手很重要,对于老手通过我和朋友一起作钓,我想有些地方对于老手依然没有注意到。开好饵之后我们就可以垂钓了,钓鲢鱼,上饵不要捏的规规矩矩,饵要有棱角,我一般往钩上捏几下成个四边形,或者两只手一挤压成不规则菱形都可以,上钩饵大点没关系,下钩饵可以小点,上饵时一定要保证钩在饵的下部分,甚至钩露出饵都没关系,你可以上好饵之后把饵下部分捏掉一点,有些朋友照猫画虎,跟我一样上饵,一抛就掉,或者入水一会儿,浮漂向炮弹一样飞弹而起,说明饵料没雾化,成块成块的往下掉,这就是细节没注意好,钩在饵上边,水一泡下边的饵就全掉了,或一抛竿全甩飞了。

上饵要有棱角,这样就能包成有棱角的部分一入水就开始雾化,划一条白线一直到达窝区,从窝区开始大部分雾化,如果饵料到达窝区,浮漂一目一目的慢慢长起来,说明饵料就挺不错了。刚才讲过,打过十来把的饵料基本上能保证20几秒的雾化时间,十几竿子下来,你可以想象一下,窝区是白茫茫一片,对于胖头这种傻鱼来讲本来视力就差,更不能看见鱼钩只要窝区能定住(没风浪不走水)的情况下很容易吸钩入嘴。

2、抛竿,鲢鳙个体大,饵比重轻雾化好,注定你不可能像拉鲫鱼那样抛满竿,甚至像某些钓友钓鲤鱼那样甩大鞭。抛竿,荡送式抛竿,无风不压线,入水顺序是饵在漂前边一点,饵入水之后是漂,有风压线,压入水中漂站立时在抽竿子,有些钓友依然照猫画虎,压线接着抽竿,貌似一样,效果却差很多,注意一定要漂站立抽竿子,这样才能保证你抽的竿子的距离就是你拉回水线的距离,假如压完线接着抽竿,钓的水层浅还好,假如水深,你抽完竿子紧接着送竿,这时候饵料跟漂还没垂直,漂依然会往前走,那你抽不抽竿子都是一样的。

抽竿就是为了中鱼能扬起竿,有些钓友总说跑鱼了,鱼肯定很大,你有没有想过会是操作有问题?因为我曾经很多次在钓鲫鱼过程中遇到鲤鱼,当然拿上来的也不计其数,2斤的鲤鱼都有可能你竿子竖不起来。更何况鲢鳙是浮钓了。

3、找泳层。有些钓友说我很神,为什么钓多深都有鱼,其实并不是我钓多深有鱼,而是我找到了鱼在多深的位置,泳层根据一天的时间,温度的变化,浮漂的细微信号都可以判断,泳层无法用文字表述,只能根据现场很多的情况来应变。我曾看到过,有一老师傅用手掌来测量钓的深度,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鲢鱼是浮鱼只在这么深,只能钓浮。他钓的深度有50公分左右,整整一夜都在守一个层位。而我钓深有1.5米、1.6米、 2米。

当我上了5条鱼时他那边一条鱼都没有,这这里我只能简单的讲一点如何找泳层,白天温度较高时,鲢鱼一般都在表层活动假如水深2米,一般那都在 20-1.5米之间活动。岸边如果嘈杂有人说话或者有机器声音,那4.5 5.4的竿子尽量钓深一点,7.2 8.1的竿子可以钓浅点,拿5.4竿子举例,水深3米,白天和夜间,从50公分开始找,每10竿左右往深处找15公分。15公分足够,因为前边钓组篇讲过浮漂的选择,长度都在50公分左右,那么15公分加上通过饵料大小来控制的漂尾20公分一次就能差不多找35公分左右的水层,毕竟钓鲢鳙需要来回**漂,对大线会产生影响。这样一直找到底部。

而白天多半都在中层和上层多找多钓,夜间多在中层和下层多找多钓,尤其是夜间11点-12点半,多数在离底5-50公分能钓到鱼。天气好的情况下,从凌晨2点30左右鱼又会开始觅食,这时候多半在中层,可以钓到早晨8点左右,再慢慢往上找。假如撞线,说明钓深了,假如有口打不着鱼,鱼在钩下方,吸动鱼钩产生漂相,却不中鱼说明钓浅了。

这些很简单的道理不多赘述。中鱼之后,依旧在这个泳层作钓,几竿没鱼撒点饵料补一下窝打几竿没鱼,往下找10-15公分很有可能会连竿。其中奥妙我也不明白求高人指点,此法本人已连竿数次,只是经验,原因不懂。

4,看漂,钓浮时白鲢黑漂,花鲢小顿,1目半目 2目。或黑漂,翘嘴和白鲢很像黑漂并很有可能斜拉此为有效口(正口)。钓底,这里钓底是纯钓底,饵卧底,不要讲卧底钓不到鲢鱼,无稽之谈,只是钓底可能性小罢了。鲢鱼的嘴巴形状注定它不愿在河底觅食。钓底时多半是上顶1目半目不动此为有效口。

有效口再刺鱼,除非你锚鱼。花鲢进窝浮漂浮浮沉沉。很容易观察,这说明距离上鱼不远了,因为它的大嘴就在你的鱼钩附近。鲢鱼刺鱼一定要迅速,尤其是花鲢,就在小顿的一瞬间,转瞬即逝,浮漂浮浮沉沉时随时准备发力吧。最常见的口是饵料到达位置,开始雾化,浮漂慢慢上浮时随时可能一小顿或黑漂,此时一定要注意。

5、遛鱼,遛鱼技术曾在去年发遛鱼技术贴,请参考。以上是如何钓鲢鳙技术篇,不喜勿喷。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