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袁家庶子(汉末之袁氏争霸)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三国之袁家庶子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三国之袁家庶子以及汉末之袁氏争霸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袁术为何骂袁绍为吾家奴,是不是嫡庶之争
不仅是因为这两人有嫡庶之争,更多的是他们在争斗袁家继承人的位置。袁绍和袁术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袁绍是妾室所生,而袁术则是嫡母所生。古代的嫡庶尊卑分明,妾室所生的孩子在袁家的地位自然比不过嫡母所生的,袁术骂袁绍是家奴的原因就是如此,在袁术看来,由妾室所生的袁绍,就只是袁家的奴才,怎么比得上自己的嫡子的身份。
1.尊卑有别,嫡子看不起庶子。
袁绍既然是庶子,身份本就比袁术的低。从三国的历史上看,袁术对袁绍是非常不满的。首先他们两人的地位,自从出生开始就是不一样的。嫡子的身份肯定给了袁术更多的优待,也让袁术在心底里看不起袁绍这个兄弟。就像袁术因为一时生气,骂袁绍是家奴,这就是气急了说出心底话。
在三国乱世中,兄弟之间互相扶持,更容易有机会壮大。就像曹孟德起兵,身边都是曹家的兄弟。而袁绍与袁术家世显赫,掌握了大量的资源,这两人一开始起事便是分开的。不仅没有互相扶持,倒是在互相争斗。要不是袁家的资源,足够这两兄弟用,恐怕他们早就拼个你死我活了。
2.品性之差,袁绍略胜一筹。
然而,袁绍虽然是庶子,倒是比嫡子袁术更有谋略,人缘更好。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时候,领导者就是袁绍。而袁术本身就看不惯袁绍,从心底里就不愿意听从袁绍的命令。可是袁绍的威望比袁术的高,其他人都愿意听从袁绍的命令。
袁术的性格本就不如袁绍的大度,他从小身为嫡子,一直认为自己是袁家最尊贵的人,自然便多了傲慢态度。历史上的袁术对人对事都有些蛮横,比不过袁绍的妥帖。其他诸侯与袁绍的关系更好,袁术要反抗袁绍,却找不到人支持,因此才骂袁绍是家奴。
因此,袁氏兄弟不止在争嫡庶,更是在争权。
在三国之中,实力最强大的豪族真的只有袁氏家族吗
袁绍袁术家族,四世三公,堪称三国时期第一家族,其实一点也不怵。不过除了袁家以外,还有五世三公的杨家,从家世上来说,比任何人都要出色。
因为袁家只有四代人是三公,而杨家人却有五代人是三公,从这一点上来说,杨家确实比袁家出色。而且杨家后世的子孙也比较优秀,其中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中的弘农杨氏,就是这里的杨家后人。
01杨彪和杨修是三国时期,杨家的代表人物。
杨家既然这么牛,为什么我们没怎么听过他们家的优秀事迹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到了三国时期,杨家的子孙,一个个都成了唯唯诺诺之人。虽然五代人都是三公,到了东汉末年却没有一个姓杨的,能出来主持大局。当时朝中堪当大任的杨家子孙是司徒杨彪。作为三公之一,杨彪按理说是应该要匡扶社稷的,可是当时曹操掌权,天子尚且只是个傀儡,更轮不到他杨彪出面说话了。
杨彪也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不能像刘备孙坚这些人独自领袖一方跟曹操作对,所以杨彪只能以东汉老臣的身份,在曹操的朝廷里苟活着。与其说他还是东汉的三公之一,倒不如说他是曹操集团手里的一个吉祥物。曹操留着杨彪,那是为了笼络东汉士族。毕竟杨家五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曹操手握杨彪,那就等于是拥有了杨彪所有的政治资源。
杨彪的儿子杨修的名字,我们或许会更加熟悉一些,因为杨修是曹操的主簿,相当于秘书的职位。让杨修成为自己的秘书,显然也是曹操对士族集团的一种笼络手段。
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数日,求见太祖,言之曰:“杨彪考讯无他辞语。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太祖即日赦出彪。---《三国志》
可是就算杨修家族家大业大,手握军权的曹操照样可以宰了杨修。天下军阀曹操都敢杀,何况没什么兵权的杨家呢?所以曹操杀了杨修,杨彪什么都不敢说。可见就算杨家是五世三公,只要是手里没有实权,那在三国就转不起来。
02袁家准确地找到了三国生存之道,所以名声显赫。
袁家跟杨家不同的是,袁家只有四世三公,比杨家还少一代。可是袁家的名声比杨家要高太多了,为什么呢?因为袁家在三国时期,出了几个比较优秀的子孙。首先便是大名鼎鼎的袁绍。
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便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后来袁绍本人又带兵收服了青州、幽州、冀州和并州,带甲百万战将千员,文臣武将数不胜数,一度成为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其次便是三国时期第一个称帝的诸侯袁术。袁术是袁家的嫡子,所以他完美地继承了家中的所有资源。早早就看清了三国局势,所以为自己争取了南阳郡这一块肥沃之地。手握财富资源是三国诸侯中最多的,所以他完全有资格率先称帝。
再者袁绍的那几个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在袁绍兵败官渡以后,他们全都成为了河北地区雄霸一方的诸侯。虽然结局惨淡,可是曹操讨伐他们花了足足八年时间,可见他们的本事还真不小。袁家在三国时期,居然有这么多人才出现,可见袁家之所以名声在外,是因为这帮人的努力。其实先辈给他们的资源,如果落在了无能之辈手里,他们也不会利用。
积十年。后子脩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后汉书》
只有落在有能力的人手里,才能够开创事业。很显然,袁绍和袁术这俩兄弟,的确是非常有才能的人。虽然他们的结局不尽如人意,可是过程可圈可点。
反观杨家,一样的甚至更优越的家世背景,可是到了三国时期,杨彪和杨修这一对父子却撑不起门面,其他子孙后代更加是不入流的货色,难怪杨家会在三国历史上没落。
03要是光比家世,谁能比得上刘备呢?
刘备出身的确贫寒,可是他姓刘。而且刘备可以说出自己祖先姓甚名谁,是哪位皇帝的后代。这一系类的光环笼罩在身上以后,穷苦人家出身的刘备,自然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点。
凭借这一身华丽的外衣,刘备俘获了关羽张飞等人的芳心,从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人生。如果光从这一点上来说,谁也比不上刘备。
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他的祖先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这位刘胜生了一百多号儿子,开家庭聚会的时候,小院子都坐不下。地位低下的庶子可能只能站在院子门口吃窝头。
建安元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宴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彪以疾罢。时,袁术僭乱,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将作大匠孔融闻之,不及朝服,往见操曰:“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易》称‘积善余庆’,徒欺人耳。”---《后汉书》
就算刘备的祖先是其中一个吃窝头的庶子,这也完全不影响刘备是汉室血统的高贵性。在汉朝刘家自然是最大的家族,仅从这一点上来说,刘备完胜袁绍和杨彪等人。
不过刘备起家的时候,家族的力量并没有从实质上给他太大的帮助。因为当时刘备所在的家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刘邦的后代在世上的没有一百万也有几十万之多。刘备能够从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那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刘备是其中为数不多脱颖而出的人,值得点赞。
袁家和杨家的确是非常大的豪族,这也注定了他们两家的子孙,不会是平凡之人。可是这不是袁绍和袁术成功的原因,因为他们之所以成功,虽然依靠了家族的力量,更多的原因,却是因为自己的努力。
这就好比,家族的力量只是一块招牌,可能你经营的确是百年老店,但是如果你不善于经营,这块招牌很可能会被你给砸了,比如说杨彪和杨修父子俩。
而刘备所经营的,可能就是一家无下限加盟店,也就是给点钱就能加盟的那种品牌店,牌子的确不小,可能隔壁就开了一家跟你同一个招牌的店铺。而刘备靠自己的经营能力,将这家店做到了同品牌加盟店里的老大地位。
至于曹操所经营的,或许就是上代人没什么信用的店铺。在濒临倒闭的情况下,曹操通过自己的经营手段,力挽狂澜,终于将这家小店铺做成了上市公司。
所以说店铺招牌不是唯一的成功渠道,要想获得成功,你的经营能力才是关键。有些人白手起家便能够创下显赫家业,有些人就算含着金钥匙出生,也未必能够有所作为。
三国时期,说袁氏是四世三公,这个怎么理解啊
四世指的是四代人,三公是东汉时期最尊贵的三个职位的合成,四世三公就是说四代人都位列高位。
东汉末年汝南袁氏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子袁敞为司空,袁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袁汤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
四个世代中均出现过担任三公(司徒、司空、太尉)职位的人物,故号称“四世三公”。
扩展资料:
《三国志·袁绍传》称“(袁绍)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意思是: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是汉朝的司徒,自袁安以后袁氏四代人都位列三公,权倾天下。
一、第一代人:袁安
袁安(?-92年4月9日),字邵公(一作召公)。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东汉名臣。
袁安自少承袭家学,研习《孟氏易》。初任汝阳县功曹,后以孝廉获举,升为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他御下极严,能使官民畏爱。
汉明帝时,屡迁为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京畿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职。
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掌权,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
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为此问题,他免冠上朝力争达十余次。永元四年(92年),袁安逝世。
二、第二代人:袁敞人。司徒袁安子。少时研习《易经》教授弟子,因父亲袁安的缘故任为太子舍人。有子,袁盱。
汉和帝时,历位将军、大夫、侍中,出任东郡太守,后被征拜为太仆、光禄勋。
公元116年(元初三年),代刘恺为司空。
公元117年(元初四年),因其子与尚书郎张俊交往时泄漏机密,被策免。袁敞廉劲而不阿权贵,因此违背外戚邓氏的旨意,于是在被免职后自杀。朝廷隐瞒他的死因,用三公之礼安葬,并追复他的官职。
三、第三代人:袁汤
袁汤,字仲河,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东汉时期官员,名臣袁安之孙,其家族为东汉时期汝南袁氏,袁绍祖父。
本初元年(146年)迁司空,历任司徒、太尉等高位。永兴元年(153年),袁汤以灾异免官。数年后去世,获追赠特进,谥康侯,享年八十六岁。
四、第四代人:袁逢、袁隗
①、袁逢
袁逢,字周阳,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人。东汉时期大臣,太尉袁汤之子,冀州牧袁绍和后将军袁术生父。
出身汝南袁氏,以宽厚笃诚著称。历任太仆卿、司空、执金吾,成为朝廷三老。
卒于任上,赐赉甚厚,追封为宣父侯。
②、袁隗
袁隗(?-190年5月10日)字次阳。豫州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东汉太傅,安国康侯袁汤之子,袁逢之弟,袁绍、袁术之叔,其妻马伦为名儒马融之女。后因袁绍反董卓而被牵连,遭董卓杀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世三公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