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之灵(万物包括人吗)
人为什么被称为“万物之灵”
这话出自《周易》的作者周武王。
曾仕强在节目“人禽之辨”中引用荀子“人最为天下贵”并给出解释”:
荀子,他也是儒家代表性的人物。他提出了一个说法,他说人是什么?人最为天下贵。为什么最为天下贵?他做了一个比较,他不是随便说的。
他说水跟火,水火只有气,没有其他的东西。水就是水蒸气变来变去而已,火就是火燃烧出来的向上的那一股气,在那里往复循环,它很单纯。
可是植物呢?就比水火进一点了,植物它有气,还有生,它会生,可是植物它不能动。你会发现,一株植物它的气不足,所以植物是一丛一丛地生。植物为什么要丛生?就是它结合起来,那股气才足够传出去,把它所需要的蝶、蜂引过来。
动物又进一步,动物有气,有生命,它还有知,只不过它的知叫做本能,动物是有本能的。你可以把一只狗带到大兴,然后让它自己走回来,可以。可是你永远没有办法,叫一只狗说,你现在到大兴去,它做不到。为什么,为什么它只会回来不会走?
人会啊,人你现在叫他到天津,他就到天津,他不必你带到他才会回来,不必。可见人,他的位阶是更高的。人有气,人就是一口气而已,人有生命,人有知识还有智慧,但是人最要紧的他有义。所以一个人如果不仁不义的话,这个人简直不是人了。
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孔子那么重视仁义,而老子那么重视道德,因为仁义道德就是把人的位置提高的唯一的条件。植物没有什么仁义道德,动物也没有什么仁义道德。
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大鱼吃小鱼,就觉得小鱼很可怜,大鱼很可恶,没有这回事。因为像这种价值判断,只有人才有,动物是没有的。就是根据这种现象,所以周武王才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人为万物之灵。
所以孟子才大声地说,我们要重视人禽之辨,人跟禽兽一定要好好看清楚。因为人,他是天下最珍贵的一种,所以我们不认为人是动物,人是万物之灵!
人为万物之灵是谁说的
《人为万物之灵说》是秦敬修说的。刊印于《<小学>通俗解义·序二》
《人为万物之灵说》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与万物,同出于天地,而人独谓之灵者,非谓其神态异于物,智计高于物,欲望奢于物,而能役使万物也。非谓其能创造物质文明而丰屋、美衣、足食,电视、电听、电语,飞天、航海、车陆也。非谓其能创造种种杀人之武器而策略盖世,英勇善战,足以屠戮人类,宰割山河,鞭笞天下也。
所谓万物之灵者,谓其仁智才华,本于性,成于学。其思维言动,不违仁义,动容周旋,必中乎礼。和顺于道德,从容于礼法,而庸庸肃肃,其意不忑也。
谓其聪明圣智,足以察天地之理,识天地之心,体天地之德,顺天地之时以经纶天下,促成万物,而足以参天地,赞化育也。
谓能尊尊亲亲,男女有别,往来驰驱于人所当行之路,而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终其身安行于人所当行之路也。
观鸡犬之护雏哺倪,羔乌之跪乳反哺而知其有母子之爱矣,然哉禽犊之爱,未足语于慈,至于鸡斗狗争,鲸呑鹰搏而不知其非,甚或杀父食母,鸱张跋扈,此其所以为禽兽也,所以不得为万物之灵也。
观睢鸠之关关于河州,鸳鸯之集翼于诸梁,鹑奔鹊将,謽燕燕双栖,而知其有雌雄之配矣,至于高飞背母而不顾,此与西洋之小家庭制相侔矣。下此则麋鹿之聚麀,犬豚之游牝,此其所以为禽兽也,是亦不得为万物之灵也。
观鸿雁之行阵,蜂蚁之有王,而知其有群类之聚矣,然哉除此之外,别无所发明,盖亦不足道也。
然哉,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者,可得而知矣,必若放动之钦明,重华之恭己,文王之仁敬孝慈信,武王周公之达孝,鲁叟之集大成,邹贤之继三圣,皆为灵之灵者也。
往圣虽没而继先圣之志,传先圣之业者,世世相承,其居仁由义,率先垂范,为民立心,化民成俗,二千多年之间,续我中华礼仪之邦立强于世,往来驰驱于人所当行之路者,皆圣人之徒,不失为万物之灵也。
观今之世,欲变人类为禽兽,化中国为夷狄者,大有人在,将使人而不人,人道决灭,乃至鬼域跳梁,冠盖相望。吾为此惧,欲大声疾呼以警觉斯民而身处禁固,音莫能达,故为此说以寄慨写忧,且欲感动知音,欲其继我声以传于后裔,将为万古存几希,勿使人类所以为万物之灵者,坠于地也
秦敬修,男,(1910年~2004年),甘肃崇信人。1928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平凉任教并师从泾川孝廉方正史复斋先生学习《小学》《四书》多年,1936年至1937年游学于陕西省兰田县芸阁书院、三原县正谊书院,仿求名师,潜心研究儒学传统文化,寻求文化救国之路。1937年至1941年在陕西省眉县崂峰书院师从山东即墨张范卿先生(清朝举人)研究《周易》4年。关中学者誉为巨擘,可谓一方名土。1945~1946年在陕西扶风贤山书院、凤翔宗铭书院讲授国学,1948年至1958年在家乡行医济民,为一方名医。1958年调甘肃省中医学校任教,为骨干教师。曾讲授中医经典于兰州医学院教师班。1965年回乡务农,1973年至1978年在柏树乡卫生院工作,1979年平反昭雪在崇信县人民医院工作,1982年光荣退休。出版著作《周易卦解》《新编中医儿科学》《小学通俗解义》被首都图书馆多数大学图书馆及省市图书馆收藏,《脉诊握要》《杂证脉证辨证并治》《五子书》等著作将逐步整理印行,在20世纪60年代初著写《小儿指纹诊法》、《脉诊握要》等论文,在《甘肃省医学论文汇编》等刊物上发表。
人是万物之灵下一句
蛊是天地之精。“人是万物之灵”下一句接“蛊是天地之精”这句话,其实是在玩一个语言的谐音游戏。在汉语中,“人是万物之灵”这句话通常用来强调人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而“蛊是天地之精”则是在调侃一种传统中国传说中的神奇生物蛊。这里的“灵”和“精”是谐音词,它们的意思分别是“有灵性的”和“有精气的”。虽然这两个词在汉语中的含义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这里都用来形容一种具有特殊能力的存在。因此,这句话的接法是基于这两个词的相似性,而不是基于它们在原句中的含义。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接法是一种语言游戏,它利用了两个词的谐音关系来制造出一种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人为万物之灵是谁提出的
“人为万物之灵”,这条著名的断语,出自儒家的经典《尚书·周书·泰书》中有一句话:“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儒家认为:万物为天地所生,人在所有动物中最富有灵性,是主宰.因为是“主宰”,人把动物宰来吃,一点问题也没有.
无独有偶,希伯来人也把人放在万物中心的位置,动物、植物和人是不同的物种,可以吃.耶和华原来规定,以色列人只能吃蔬菜.大洪水以后,上帝允许以色列人吃动物.地上的走兽,空中的飞鸟,还有昆虫和鱼,全都供人类支配.牛、羊、猪、狗、鸭、鱼,都可以食用.动物是一级食物链,植物是二级食物链,对希伯来人来说,人是更高一级的生灵,与动物、植物是分开的,但食无妨,基督徒不必吃素.
但是,希伯来的“吃素观”,还是不及儒家那样的开放.孔子爱听“韶乐”,爱吃大块肉,所谓“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还说自己是“食不大厌精,脍不细”,“脍”就是猪肉丝.“好吃”是儒家士大夫的特征,基督徒的饮食文化远没有中国发达.
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边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的一切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蔬菜一样.(《旧约·创世纪》 9:2-3)
The fear and dread of you shall rest on every animal of the earth, and on every bird of the air, on everything that creeps on the ground, and on all the fish of the sea; into your hand they are delivered. Every moving thing that lives shall be food for you; and just as I gave you the green plants, I give you everything.( Old Testament, Genesis 9:2-3)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