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正确煮法(煮粽子的方法与步骤)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粽子的正确煮法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粽子的正确煮法以及煮粽子的方法与步骤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煮粽子用热水还是用冷水正确煮法是什么
每逢端午节,就会有很多人都会自己包粽子,怎样煮的粽子更好吃一些,实际上冷水煮的粽子更好吃,只是煮的时间要长一些。如果想吃到更好吃的粽子的话,建议用冷水煮粽子。
一,冷水煮粽子
用冷水煮粽子,随着水温的慢慢升高,粽叶的香味也会慢慢渗透到糯米里,煮出的粽子会更香。除此之外,冷水煮粽子可使煮出来的粽子成熟一致,没有硬心,也会更好吃一些。
二,粽子的正确煮法
首先水面一定要超过粽子,而且一定要浸过粽子两寸左右,这是因为粽子在煮的过程中会膨胀,如果加水不够多,上面的粽子会被顶出水面,不容易煮透,煮出的粽子也不够软糯。粽子煮熟以后,不要急着出锅,先把粽子留在锅里,浸泡1小时以上再出锅,这样味道更佳,口感也会更好。感觉粽子煮得差不多了,可以取一个粽子打开看一下,如果不熟就再继续接着煮。也可以煮到一定程度后捞起来用手指压一下,感到软而有粘性就是熟了。包粽子的时候米不需要放太多,因为煮的时候米太多容易膨胀,会把粽子叶涨裂,所以包粽子的时候要注意。自己做豆沙粽不适宜捆得太紧,这样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适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放在炉子上小火慢慢煮,大约十分钟就行,煮好后可以拿出来放在清水里洗一洗。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煮粽子的时候,建议用冷水煮粽子,冷水煮粽子的话,粽子会更好吃哟。
煮粽子最正确的方法
煮粽子最正确的方法是冷水下锅煮;大火烧,小火煮,关火焖;不要清水煮,加盐和小苏打。
1、冷水下锅煮
冷水煮粽是一个渗透的过程,热水状态下,水分子比较活跃,不容易渗透到粽芯,而冷水在升温过程中,可以慢慢渗透到粽芯,受热性也比较均匀,因此热水煮容易出现外面熟,有硬芯的现象,所以要冷水下锅煮。
2、大火烧,小火煮,关火焖
大火把水烧开,转小火煮,小火煮的过程就是让糯米熟透,一般生粽煮3个小时,然后关火焖30分钟,这个焖的过程就是使粽子完全熟透,不易回生。
3、不要清水煮,加盐和小苏打
煮粽子是,不要清水煮,往水里加点食盐和小苏打,盐溶入水中形成盐水,盐水渗透性更强,还可以能加粽子的底味,特别是甜粽子吃起来更甜,因为咸甜是相辅相乘的关系,而小苏打成分是碳酸氢钠,可以促进淀粉糊化,增加糯米粘性,使粽子更容易熟透,控制酸碱平衡,有助于糯米的消化,锁住食材水分。
粽子的购买技巧
1、闻气味
这种方法适用买散粽子,买散粽子不能只看颜色,因为冻粽和生粽颜色肯定不一样,并不是颜色越漂亮越好,所以要通过闻来判断,新鲜粽子有糯米和粽叶清香,陈粽子香味淡,质量不好的还有霉味或哈喇味,这种就不要买了。
2、看质量
除了散粽子,包装的粽子也很多,往往是送人的首选,这是我们就要看包装是否完整,有漏气胀气现象,粽子是否包裹完好,捆绑的绳子是否松紧适度,一定要看清是否有霉点、漏米、变形的现象。
3、查信息
在购买包装食品时,最基本和重要的就是查看是否属于三无产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遇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很模糊的也不要买。
粽子的正确煮法和时间
粽子一般煮40-120分钟;常温保存的粽子开水下锅,冷冻冷藏保存的粽子直接冷水下锅煮即可。
1、煮粽子的时间
煮粽子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是用高压锅蒸需要的时间短一些,若是普通蒸锅则需要延长时间。一般情况下,40-120分钟即可。要看煮好的粽子熟了没,煮到一定程度捞起来用手指捏一下,感觉到粽子软而有粘性就是已经煮熟的粽子。
2、粽子的正确煮法
常温保存的粽子,开水下锅,用中大火煮10分钟即可食用。若是粽子个头较大,可以加盖关火在锅中闷5~8分钟。时间注意不要太长,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粽子口感变差。冷冻冷藏保存的粽子,不需要提前拿出来解冻,直接冷水下锅,大火煮开后继续中大火煮20分钟,这样粽子才会熟透,不会出现中间冷硬的情况。如果觉得时间太长,可以选择用高压锅煮,大火压15分钟即可。
粽子的来历
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用来祭奠祖先和神灵的。相传公元前340年,楚国的爱国诗人、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这一天悲愤地怀抱大石投了汩罗江为了防止鱼虾损害他的身体,人们把大米放在竹筒里放进河里。这是粽子最原始的形态。后来,人们慢慢用树叶代替竹筒来盛米饭,就成了现代社会的粽子。
2010年12月,江西省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实物粽子。关于粽子历史上的记载;史记最早出现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意为“果”,粽叶包米。
煮粽子是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下锅
粽子需要冷水下锅。因为在水沸腾的情况下,粽子表面的糯米遇热膨胀,会很容易煮熟,并且粘连在一块,这样里面的糯米就没有那么容易煮透,所以特别容易造成外面的部分有很多的水分。
冷水下锅,会让粽子的受热均匀,这样从外到里慢慢的渗透,一是可以让粽子中间部位熟得更透一些,其次,在煮焖的过程中,能让粽叶的香味渗透到糯米中,这样粽子吃起来味道就好多了。
煮粽子技巧
1、粽子要冷水下锅。这样随着水温的慢慢升高,粽叶的香味会慢慢渗透到糯米里。此外,冷水下锅还能让煮出来的粽子成熟一致,没有硬心。
2、粽子煮熟后不要立即捞出。粽子煮熟后最好浸泡10-20分钟,这样可以使粽叶中的香味完全进入到粽子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粽子
关于粽子的正确煮法,煮粽子的方法与步骤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