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动态

江苏江阴华西村(江阴华西二村)

江苏江阴华西村(江阴华西二村)

本文目录

  1. “天下第一村”的江阴华西村如今的发展情况如何
  2. 华西村哪一年建的村
  3. 中国第一村---江阴华西村是怎样发展的

“天下第一村”的江阴华西村如今的发展情况如何

相信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今天的中国农村仍然充斥着交通条件差、贫穷且落后的生活现状,而很多中国农村人因为贫穷只得进城打工,试着改变生活。然而在我国上百万个村子中其实还是有很多“土豪村”的,曾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村”的江阴华西村就是其中的一座,每家每户存款达千万,住整体别墅开豪车走向人生巅峰。

说起华西村,想必江苏人并不陌生,因为它正好坐落在江苏省江阴市的华士镇境内,华西村在外村人眼中是非常富有的,每家每户至少千万的存款,每年分红都有几百万。与江苏的很多村子相比,华西村是首批富起来的村子,主要得益于当地优越的地理条件、优秀的村干部带头人和各种资源的富集,当年的努力如今已转变成数百栋整体别墅,人们丰衣足食。

其实华西村和省内的大多数村子相比,辖区面积并不大也不算富有,但为了扩展村子发展经济,从2001年开始华西村陆续兼并周边数十个村子,不论大小。10年后,华西村人口由最初的2000人翻了十几番达到35000人左右,全村辖区面积也扩大到35平方千米,算得上是个乡镇的标准,全村共被划分13个区,用于不同领域发展经济。

别看华西村在当年还只是江苏的一个小村庄,那时的华西村村民总体的生活现状相比老上海“包租公、包租婆”都要好很多,在2012年他们的营业收入就达到524亿元了,每户人家可分到1000万元人民币。虽然当地人非常富有,但村子里当时除了别墅建筑很难看到高楼,后面在村子里建有328米高的华西黄金酒店,用于发展旅游业,投资额高达30亿,为村民众筹所得。

除了村子里显而易见的数百座整齐统建的整体别墅和院子里随处可见的豪车以外,华西村在其黄金酒店所安放的一只重达1000千克的大金牛也是格外引人注目,24k纯金打造价值量超过3亿。如果用“富得不像样子”来形容华西村村民,那华西村模式到底适不适用所有的中国村庄呢?

显而易见的是,华西村在其内部构建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村庄,更是一家企业。华西集团,旗下经营业务广泛,主要包括金融、纺织、旅游、钢铁等。截至2016年底,华西村旗下子公司已达200余家,公司资产达500多亿元,可能相比中国的很多区县,一个村子所拥有的资产都比它们高。

中国有句古话强调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华西村村民背负着数百亿的债务。不过总的说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论华西人怎么负债,都有数百户家庭承担责任,无论华西人怎么负债,华西村还是以最正面的影响走在了中国上百万个村庄的前面,你觉得呢?

华西村哪一年建的村

华西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组建的,现有380户人家、1500多人。70年代,华西村开了间小五金厂,从此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1995年,该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了工业生产。村民收入来源有基本工资、超产增效奖金和公共福利。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村里保持着"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下属"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具体策划实施。华西村党支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已久。华西村是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典型,当年的不少模范人物,今天仍在村领导班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今起着精神文明宣传教育作用的设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陆续建造的。这些设施主要包括:展现创业历程的华西之路农民公园;贯通全村、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作为华西村象征建筑的华西金塔;功能齐全的体育,天下第一村"的气势,又兼顾了教育与实用的功能。如华西之路农民公园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休憩场所;多少年来在农民心目中视为神圣之物的宝塔,现在成了华西人接待亲朋、饮食购物娱乐的宾馆;而汇集了各国代表性建筑的世界公园,则不仅是只供观赏的建筑模型,还是可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华西人讲求实际、不务浮华的农民的智慧。

中国第一村---江阴华西村是怎样发展的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华西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

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目前,村民家家住300到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0万到1亿的资产,有1到3辆小汽车。2005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全村还建有塔群、隧道、龙西湖、桥文化、天安门、山海关、世界公园、农民公园、以及百米金塔、千米长龙、万米长廊、万米长城等80多个旅游景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考察、访问。现在,每年游客接待量在1000万人以上。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华西富了,坚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2001年6月份以来,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目前,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大华西,人心所向,一呼就应,文明富裕,稳定和谐。今后五年内,华西还要投入资金5.2亿元,搬迁村民2700户,在“山北”建设一个“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这样,既可以通过“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别墅‘修修补补’)”的方式,节约土地2500亩,又能建成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生态旅游观光园。

新的2006年,村党委老书记吴仁宝同志,又被中央确定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个全国重大典型后,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巨大的影响。现在,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华西村又制订了新的“十一五规划”。也就是“十一五规划”内,要实现“五个五”(到2010年,实现年销售500亿,幸福、富裕5万人,花5个亿到外省、市合作搞5个旅游景点,建一座50万平方米的物流“商贸城”,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迎接建村50周年)的新目标,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协调和谐的“天下第一村”!

千百年来,从中国农村里只走出去过零星的暴发户,一个区域的整体富裕则是从未有过的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绝大多当数农民终于告别了饥寒的威胁,日益走上了小康之路。更有些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坚持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典型的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这类明星村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一个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团结有效率的党支部和村委会,都有一个目光长远且有威望的领头人,都抛弃了单一的农业经营,有一个或几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龙头产业。在物质方面得到较好满足的同时,这些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研究生赴华西村学习考察团,用一周的时间,对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了解。华西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组建的,现有380户人家、1500多人。70年代,华西村开了间小五金厂,从此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1995年,该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了工业生产。村民收入来源有基本工资、超产增效奖金和公共福利。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村里保持着"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下属"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具体策划实施。华西村党支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已久。华西村是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典型,当年的不少模范人物,今天仍在村领导班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今起着精神文明宣传教育作用的设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陆续建造的。这些设施主要包括:展现创业历程的华西之路农民公园;贯通全村、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作为华西村象征建筑的华西金塔;功能齐全的体育,天下第一村"的气势,又兼顾了教育与实用的功能。如华西之路农民公园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休憩场所;多少年来在农民心目中视为神圣之物的宝塔,现在成了华西人接待亲朋、饮食购物娱乐的宾馆;而汇集了各国代表性建筑的世界公园,则不仅是只供观赏的建筑模型,还是可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华西人讲求实际、不务浮华的农民的智慧。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